-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格鲁吉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格鲁吉亚对从中国进口的96.5%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中格自贸协定水平较高,双方对绝大多数货物贸易产品相互实现了零关税,对于我市外贸企业走出去并辐射周边市场具有较强助力。
-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发展,我市出台《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 近日,阳东区举办珠三角21家紧固件企业落户珠海(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签约仪式,这21家企业在珠海(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约占地350亩,首期投入超10亿元,未来几年投入近20亿元,预计投产一年后产值约25亿元,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
- 我市全力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工作,致力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和广东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了“4个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10月底前全部核准、12月底前全部海上打桩施工”的既定工作目标。目前我市已启动首期第二批1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核准前期工作,力争在2018年核准并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40亿元。
-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颁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要求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送餐人员应当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
-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施行,标志着实行了30余年的排污费将退出历史舞台。通过环境保护“费改税”,可以有效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企业多排污多纳税,少排污少纳税,不排污不纳税,从而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接上页)到2020年,珠江西岸地区形成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阳江共形成5个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2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 近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优化布局高端海洋工程及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全力打造阳江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场施工等关键技术与设备。(接下页)
- 为不断推进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我市重新修订《阳江市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发放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对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提高标准。百岁老人从每人每月200元增加至300元,提升标准后我市每年预计发放高龄津贴约2800万元。
- (接上页)为保障园区建设、城市扩容提质等工作开展,珠海市区两级财政三年投入19.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16亿元已经全部到位。
- 珠海对口帮扶结硕果, 我市焕新颜。截至目前,珠海阳江已合作完成共建园区规划设计6项,已完成诚信路首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已招标开工污水厂提标、阳东区新工业大道西段改造工程和五金刀剪通用厂房项目二期等一批项目。(接下页)
- (接上页)总体而言,我市旅游厕所逐步体现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实用等特点。其中,大角湾景区家庭旅游厕所和生态景观厕所、海陵岛大观园生态厕所建设有许多亮点,春湾景区、漆艺院旅游厕所“以商养厕”的模式取得可喜成效。
- 截至今年12月,我市建成旅游厕所102座,其中3座设有不分性别使用的第三卫生间。近三年来,我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按标准要求运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地旅游厕所干净卫生,营造了文明卫生的如厕环境。目前,我市正积极谋划未来三年的旅游厕所建设工作,计划2018年至2020年建成73座。(接下页)
-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全市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不断开创我市振兴发展新局面。
- 近日,我市印发《阳江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通过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