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重新开馆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黄娟娟 时间:2017-08-14 10:00 【字体:
转载分享:
0

  博物馆是人类记忆最直观的载体,当曾经的辉煌随时间的流逝渐渐远去,历史的细节和碎片总有一部分能在博物馆中静静沉淀,成为后人追思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寄托,成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源泉。

  作为一座专为南宋古船“南海Ⅰ号”量身定做的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丝馆”)从建设到开馆,到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到申遗闭馆改造,到如今重新开馆迎客……它前进路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牵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经过大半年改造升级,2017年8月15日起海丝馆试开馆,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海上敦煌”在阳江

 

  说起阳江,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南海Ⅰ号”。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南海Ⅰ号”,增强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山乡到市井,从六七十岁的老妪到十多岁的孩童,每人都能对外来客人就“南海Ⅰ号”这件“阳江宝贝”说上几句。

  “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于1987年被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意外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之一。

  自2007年被成功打捞之后,“南海I号”就被存放在为其量身打造的广东海丝馆的“水晶宫”里。2009年和2011年,广东省水下考古队员对“南海I号”进行了两次室内试发掘,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南海I号”全面发掘与保护工作。

  登上“水晶宫”考古平台俯身下看,只见密密麻麻一摞摞排列的宋代古瓷,数量惊人,场面壮观。据通报,“南海I号”发掘保护期间,截至2017年7月,总共出水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出水文物含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其它类型文物176件。此外还出水铜钱17000多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如同敦煌的发现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一样,“南海Ⅰ号”以其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成为探索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被誉为“海上敦煌”,具有重要的文化标杆作用。

  “南海Ⅰ号”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使者。近几年来,李长春、刘延东、汪洋、胡春华、马兴瑞等多位国家、省领导先后专程来到阳江,实地考察广东海丝馆,对“南海Ⅰ号”的保护与发掘提出指导意见。

  2014年1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视察广东海丝馆时,要求“南海Ⅰ号”发掘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科学发掘、文物保护”,发挥“南海Ⅰ号”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七大主题展区亮点纷呈

 

  海丝馆是专为“南海Ⅰ号”量身定做的,座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背山面海,建筑特色鲜明,紧扣海洋文化主题,是海陵岛的地标性建筑。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风格上,干栏式结构融入了古代造船的龙骨结构,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

  根据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市政府工作部署,“南海I号”沉船及沉船点正在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确保观众安全和文物安全,加快实施申遗保护展示工程,海丝馆于去年11月28日起实行闭馆改造。

  经过此次改造,海丝馆基本陈列面积达11000平方米,现分为七大主题展区,分别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整体参观线路由800米增加至1500米,极大地丰富展出各类文物和展品,展出的文物、展品由416件增加至2000多件。

  1 扬帆

  “扬帆”展区是基本陈列的序厅,在展区的东侧竖立大型的风帆阵,代表着扬帆远洋的寓意,在展览的开始便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展区的西侧,模拟宋代古港口的实景,营造成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码头场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两侧船帆与码头的元素,烘托出“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这一基本陈列的主题。此外,展区内以缆绳进行装饰,起到点缀空间的效果。

  2 沉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展现在人们脑海中富有诗意的画卷。然而真正的跨海航行,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商船沉没海底。

  “沉没”展区位于二号舱与三号舱的连接处,展区内设置操舵航海的多媒体体验装置,观众可亲自驾船航行于大洋之上。体验完航海项目,展览便通过在过道中引进“南海I号”沉没的迷团,让观众在往下的参观中一步步地探寻未解之迷。

  3 探秘

  “探秘”展区中,展线左侧为考古现场,观众可通过外围玻璃幕墙,观察考古人员的现场发掘研究的工作过程,直接感受“南海I号”考古氛围;展线右侧为密集式船型展示柜,该展柜以船体结构剖面为展示依托,重点展示瓷器,形成气势浩大又不失精巧细致的文物阵,集中体现“南海I号”运载货物多为瓷器的特点,兼具秩序感和美感。围绕船体剖面布置细节,通过多媒体声光模拟沉船环境,栩栩如生,犹如海底重现。

  4 出水

  “出水”展区选取“南海I号”沉井为设计要素,将展柜与沉井要素相结合,展柜内部以场景还原的展示方式,加上沉浸式立体演播厅的直观演示,再现“南海I号”的水下探秘的场景,在观感上给观众带来复原场景的体验和享受。

  5 价值

  “价值”展区巧妙利用展柜和展区顶部空间,使得空间内部的细节相互呼应,共同表现船只形态,船只模型放置在形态各异的船型展台上,凸显无处不在的船帆主题。展厅内以模型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船型的结构示意,观众得以清楚直观了解中国古代船只结构以及造船技术。

  6 遗珍

  “遗珍”展区模拟船只整体剖面,还原“南海I号”远航过程中的船员生活,细致展现船舱内部衣食起居、货物放置等细节,将“南海I号”为缩影的中国宋代繁荣对外海洋贸易故事娓娓道来。

  7 成果

  “成果”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考古发掘平台上穹顶营造了航海星空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效果还原出“南海I号”牵星过洋的历史。另一方面,观众可透过天窗俯看考古学家保护发掘“南海I号”的全过程。

 

  记者参观初体验:览尽古代海上丝路的繁华

 

  开馆前夕,记者带着新鲜与好奇,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一遍海丝馆。一个小时走下来,最强烈的感受是:巧妙的布展,尤其是处处穿插“海”与“船”的元素,让人感觉生动有趣;而恰到好处的休闲设施、诚意十足的文创产品,也让人倍感亲切放松。

  馆内的各个展厅,大到一泻而下的风帆阵、复原的古船内部结构、层层叠叠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美瓷器,小至消防栓、指引牌、休憩的板凳,无不向游客昭示出海洋与船的味道。

  最让记者感到惊喜的是“探秘”区域。耳边的海浪声、脚底的礁石、海洋生物,让人仿佛进入了“南海I号”沉没的海底世界,宛如梦境。向左,观众可通过外围玻璃幕墙,观察考古人员的现场发掘研究的过程,直接感受“南海I号”考古氛围。向右,密集式船型展示柜以1:1比例仿制“南海I号”船体,并以结构剖面为展示依托,在14个水密隔舱内展示层层叠叠的瓷器,形成气势浩大又不失精巧细致的文物阵,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秩序感和美感。

  最后一个展区——“成果”展区,可以说是压轴好戏了。在考古发掘平台上,“水晶宫”的穹顶被营造成海面上的浩瀚星空,观众置身帆影重重之中,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效果可以感受到“南海I号”牵星过洋的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可透过一个大大的天窗俯看考古学家保护发掘“南海I号”的全过程,这种设计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参观过程充满惊喜与感叹,同时也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增长与积累。展馆内细心布置的文字、图片和声像视频,让观众可以淋漓尽致地体验“南海I号”出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宏灿烂的历史。

  如果你从未去过海丝馆,不妨趁此次重新开馆去参观一次;

  如果你之前已经去过,也不妨趁此次重新开馆,再去感受一下古代海上丝路恢宏灿烂的历史。

 

  ■对话馆长

  力促“南海Ⅰ号”文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此次海丝馆重新开馆,对于博物馆而言意义重大。接下来,海丝馆将如何更好地发展?“南海I号”又将“驶”向何方?

  曾超群:海丝馆的核心任务是:坚持在科学保护“南海Ⅰ号”过程中,加快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一要做好“南海Ⅰ号”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实施“南海I号”申遗保护展示工程,同时通过制定政府规章或立法来协调解决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并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及配套;三要力促“南海Ⅰ号”文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下一步,广东海丝馆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通过推进“南海I号”品牌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大力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使“南海I号”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随着海丝申遗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广东海丝馆还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南海I号”及其船载文物参与联合申遗发挥应有的作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南海I号”作为上天赐予阳江最好的礼物,被誉为“海上敦煌”,将成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文化使者,重新启航,走向世界。“南海I号”也将是阳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撬动起阳江参与国家战略建设的美好明天!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