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时间:2014-01-22 16:11 【字体:
转载分享:
0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我市在跨越发展,幸福追赶道路上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目标,大力实施“双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三大战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民生社会事业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0亿元,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5.3%,比计划目标高2.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000元,增长14.7%,比计划目标高2.7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3.7亿元,增长24.5%,比计划目标高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指标均超出计划目标8个百分点,投资指标超出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农业、外贸进出口、城乡居民收入指标与计划目标基本持平,消费、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比计划目标低2.5个和5个百分点。

  (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工业发展势头迅猛。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540亿元和380亿元,增长30%和31%。(1)沿海临港工业集群初具规模。发挥海洋港口优势,以有色金属、清洁能源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进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1家。阳江核电1号机组并网试发电,5、6号机组正式动工,阳西电厂1-4号机组已投产装机容量达252万千瓦,阳春新钢铁三期工程加快推进,已具备260万吨钢生产能力。(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促进兼并重组,推进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等措施,五金刀剪、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刀剪质检中心正式成立。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新增省级名牌产品16个。阳江市和阳东县、阳西县分别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先进县。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商贸、会展、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增长,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34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2.5%。(1)滨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南海I号”全面保护发掘正式启动,大型旅游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接待游客12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4.2亿元,分别增长15.6%和32%。(2)商贸会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华科国际家居广场、益华广场、新都汇时代广场、五金刀剪商贸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开业,第12届刀博会成功举办。(3)物流运输持续活跃。预计全市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公路、铁路、水路货运周围量快速增长。(4)金融房地产健康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813.03亿元和524.77亿元,分别增长12.1%和21.9%。商品房销售面积256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额116亿元,增长31%。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增长4.5%。(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69.8万吨,年产量实现“五连增”。(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建市级农业园区10个,新增南药、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1.36万亩。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阳江豆(姜)豉、阳江黄鬃鹅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春马水桔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海洋渔业快速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发展,深水网箱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顺利完成,水产品产量115万吨,增长5.5%。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全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7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6%,增长19%。在重点项目带动下,全市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5亿元,增长23%。(1)建成投产了一批项目。高新区镍合金精炼生产线、阳西电厂3-4号机组、阳春海螺水泥一期、阳西博德陶瓷、广东两阳中学、华科国际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2)开工建设了一批项目。大飞洋游艇产业度假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东湖灌区改造等20个项目动工建设。(3)加快推进了一批项目。华润阳西风电、高新区LOW-E玻璃、阳西厨邦食品、保利银滩等项目加快建设。(4)抓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规划“十二五”后三年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9项,计划投资660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推进“一港两桥三路”建设。阳江港13号和14号2个5万吨级码头泊位建设加快推进,阳江海陵岛大桥、阳江港大桥正进行项目工可修编,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于2013年6月全线开工,深茂铁路阳江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四)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1)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四个省级产业园区新投入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资金7.3亿元,开发土地面积3.8平方公里,分别建成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站2座和4座、污水处理厂5座,建成珠海(阳江)产业园福冈片区创新孵化中心。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阳西)加快推进土地平整等工作。(2)抓好其他园区建设工作。启动以县(市、区)为主体、市县合作共建一批工业园区。(3)产业转移考核再创佳绩。市政府和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1)加强招商谋划。编制了引进100家优质工业企业目标方案,制定了镍合金产业链、硅砂资源和游艇产业等招商方案。(2)项目引进和建设有新成效。新引进了翌川金属、山河游艇、武钢型材等104个项目,总投资290.4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亿元项目43个、超5亿元项目15个、超10亿元项目9个。四个省级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6亿元,同比增长34.5%。

  (五)中心城区加快扩容,城乡建设质量提升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市城镇化率达50%,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1)阳东县撤县设区稳步推进。制定《阳江市阳东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阳东撤县设区各项工作。(2)阳江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有序推进新城起步区和产业起步区建设,推进新区土地储备、招商引资和投融资方案制订等工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加紧推进。

  城乡宜居水平不断提升。(1)城区市政建设提速。新江东路、创业北路、金山植物公园二期改造等市政工程完成,马南河综合整治与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工。(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突破。国家住建部拟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3)宜居城乡创建取得新成效。7个宜居社区通过省验收,中心镇建设扎实推进,4个镇、7条村获评省第二批宜居示范镇村,2个镇、6条村通过第一批省岭南名镇名村审核。(4)生态环境保持优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连续两年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连续9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得优良以上等次。

  (六)改革开放合作有新成果,发展活力增强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1)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第五轮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省网上办事大厅阳江分厅和县(市、区)分厅建成使用,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一站式代办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阳江日报社、广播电视台和海陵岛试验区、高新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市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2)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有序开展,组建了市恒财城投公司、市交投集团、市水务集团和市漠阳置业集团等四大市属国有企业。财税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政经分离改革全部完成。(3)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社会组织改革扎实推进,新增社会组织261个。

  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1)与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合作有新进展。积极落实省安排珠海市对口帮扶我市的部署,加强与珠海市的对接合作,推动共建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2)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与湛江、茂名共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加强珠三角内环六市合作。与新西兰纳尔逊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3)外向型经济缓中趋稳。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7.1%,出口20.9亿美元,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8%。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在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中,我市综合指数在粤东西北地区位列第一。(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4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2)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了18个教育强镇创建任务,整合优化了一批中小学校,建成了两阳中学新校区。(3)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一批文体惠民工程,举办了2013南国书香节暨第二届阳江书展、风筝文化节等活动,37个文化馆、图书馆等馆(站)实现免费对外开放。(4)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动工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省卫生城市通过复审。(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3.86万人、医疗保险224.6万人。新建公租房1333套,建成978套。市养老中心新颐养楼竣工。新建平价商店59家,累计达192家。新一轮“双到”扶贫开发、抗灾复产等工作扎实推进。

  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经济综合实力和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储备和大型企业引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和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水平和改善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关键一年,是我市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深入实施“双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战略,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如下: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农业总产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为实现以上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1)大力发展沿海临港工业。以广青镍合金等企业为龙头,拓展下游产业链,打造全国大型镍合金产业基地。(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新钢铁、风机制造、游艇制造、节能玻璃、新型水泥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核电、风电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3)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阳江核电2-6号机组建设,力促1号机组于2014年5月投入商运,加快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和阳东大龙顶、鸡山农场等风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太平洋油气清洁能源项目立项建设。培育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4)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五金刀剪、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五金刀剪、食品(水产品)加工、机电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1)抓好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建设。落实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实施方案,加快四个省级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强与珠海市合作共建,加快园区开发,着力打造全省经济合作示范区。促进各县(市、区)与珠海所辖区对接合作,推动市县共建产业园,促进县域工业发展。(2)强化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强化园区路网、水电、排污等生产性配套设施和居住、学校、商业街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和服务功能。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益。(3)健全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园区管理机构,推动组建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建立完善利益分享机制。

  加快发展服务业。(1)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海陵岛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南海I号”文化景区、十里银滩开发、游艇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水上乐园项目,争创国家5A旅游景区。继续打造沙扒、东平、春湾等特色旅游风情小镇。(2)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新都汇时代广场、华科国际家居广场、五金刀剪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形成新的商圈。推进阳江港现代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3)推动金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着力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4)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1)稳定粮食生产。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2)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新建10个市级农业园区,培育和扶持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3)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加快海洋综合开发。(1)推进沿海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有序开发海湾、海滨和海岛资源,加快高新区港口片区和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沿海临港产业发展。(2)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业,推动青洲岛、南鹏岛、大镬岛等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建设,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着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海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3)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加强港口码头建设,推进对岸、溪头渔港升级改造。(4)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海陵岛国家海洋公园,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1)科学谋划重点项目计划。2014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7个,总投资2167亿元,年度投资228亿元。安排预备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1421亿元。(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翌川镍合金、英格电气设备制造、华能阳东大龙顶风电等项目投产,加快海螺水泥、广东厨邦食品等项目建设,推动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尽快开工,做好三一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3)加强要素保障。切实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大工作协调、服务和监管力度,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落实“1+10”招商方案。抓好园区招商,扎实开展游艇、镍合金、硅基功能材料等10大领域专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2)提高招商引资实效。重点面向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央企、省重点企业、上市及优质民企进行招商,主动联系,积极出击,有针对性地举办招商活动。

  (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1)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建设。加快编制和实施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加快完善滨海新区组织架构,有序推进起步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洛西大道、四围大道、“一河两岸”城南西路、江城一小城南分校等一批基础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和沿海临港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2)稳步推进阳东撤县设区。按照阳东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推进撤县设区各项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1)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成果,加大市区市政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综合整治,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2)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加大中心镇改革发展力度,打造镇区新亮点,强化中心镇辐射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3)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配套公共服务体系。(4)抓好新农村建设。深入创建宜居村镇、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示范片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造镇垃圾中转站、村垃圾收集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

  加强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1)重点抓好“一港两桥三路”建设。继续推进阳江港,海陵岛大桥、阳江港大桥,深茂铁路阳江段、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的规划建设。加快国道、省道路网升级改造。(2)完善供水供电和水利设施。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完成市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加强天然气管道、信息网络等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海堤加固达标、漠阳江双捷引水工程拦河闸重建等工程,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1)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项目用地准入条件。实施重点领域节水、节电工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加强漠阳江综合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环境。加快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土壤、大气、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海水监测监理,确保近岸海域海水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在市区开展空气污染物指标PM2.5等监测。(3)开展新一轮绿化阳江大行动,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红树林等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把青山绿水保留给城乡居民。

  (五)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和开放合作

  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领域改革。(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流通体制和价格机制改革。加大“两建”工作力度。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继续推进有条件的行政村实施政经分离改革。(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省网上办事大厅阳江分厅。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体制。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中央和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

  加强开放合作。(1)加强与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合作。全面推进与珠海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等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分工,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2)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内环六市合作,促进与周边地区开放优势互补。强化与湛江、茂名的合作,共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带。拓展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提高阳江旅游影响力。(3)促进外向型经济上水平。抓好各类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巩固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开拓俄罗斯、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扩大进出口贸易。

  (六)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1)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和领域,谋划和切实落实好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创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3)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创建教育强市力度,基本完成全市镇(街道)教育创强任务,力争江城等4个县(市、区)提前一年实现创强目标。加强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组建市第三中学。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等。(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整体搬迁市卫生学校。全面落实平价医疗服务。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5)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居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6)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抓好“南海I号”全面保护发掘,加强海洋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1)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阳江建设,健全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做好信访、调解等工作。(2)实施多项惠民工程。稳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动工建设658套,建成580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推进蔬菜大棚、冷链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完成7701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抓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三防、供销、方志、科普、打私、老龄、残疾人、关工委等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