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时间:2012-02-01 11:32 【字体:
转载分享:
0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核心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落实市人大五届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事业收获新成果,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预计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79亿元,同比增长16%,经济总量接近800亿元,2008年以来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52亿元、358亿元和269亿元,同比增长5.3%24.9%12.1%,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9.545.934.6。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32000元,突破30000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95亿元,突破30亿元,增长37.7%。投资、消费、出口、利用外资、居民收入等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经济运行平稳快速。

  (二)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工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858亿元和219亿元,分别增长30%30.5%。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前50名企业实现产值471.9亿元,增长29.5%;五金刀剪、食品、钢铁、机电、家具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67.3亿元,增长33.8%;其中,阳春新钢铁实现产值94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建成国家五金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水果刀、蔬刨、制刷中心三块国字号招牌落户阳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施科技项目31项,1-10月获得授权国家专利681件。工业效益持续提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预计增幅均达30%以上。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全市淘汰落后水泥和造纸产能分别达20万吨和7.6万吨。

  服务业质量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69亿元,增长12.1%。交通物流、商贸旅游、会展金融等行业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99万人次,增长23.7%,旅游总收入66.3亿元,增长55.3%。商务会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第十届刀博会和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商贸流通业向高端挺进,大型国际家居生活广场等专业市场动工建设。物流运输持续活跃,公路、水路、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48%76%39.2%,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达1100万吨。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72亿元,增长5.2%。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19.6万亩,总产量71万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南药、花卉、蔬菜、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有所增加。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完成5万亩标准农田整治,新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建设漠阳江两岸优质水果产业带,全市新增2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渔业、畜牧业平稳发展,产值分别达8.8亿元、107.3亿元和52.8亿元,增长5.7%7.1%2.2%。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洪、水库和江海堤围除险加固等防灾减灾工程投入超过1.5 亿元。积极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种粮、农资、良种等补贴资金1.27亿元,全市水稻种植保险参保率达90.2%

  (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8.5亿元,增长43%。城镇和农村投资分别完成377.5亿元和30.9亿元;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181.1亿元和76.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3%18.6%。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4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6个项目建成投产:镍合金一期建成投产,具备年产5万吨镍合金产能;华润(阳春)水泥一期竣工投产,二期启动;华润阳西风电主体工程完工,88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开阳高速阳江立交及连接线建成;阳江港1112号码头泊位试产。阳江核电、华能阳东风电、节能玻璃、汽车空调、海陵岛旅游酒店等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十里银滩综合开发等城建和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四)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阳江高新区被重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成功竞争成为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全市四个省级园区全年投入园内开发建设资金7.64亿元、园外基础设施资金2.6亿元,新开发土地面积2184亩。新引进项目52个,投资总额120亿元;已建成项目174个,完成投资89.8亿元。四个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增长68.2%;实现税收4亿元,增长15.3%。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园区流动,新增转移就业7.45万人。招商引资有新成效。赴多地开展招商和经贸交流,积极参与面向大型国企、著名民企、台商的重大招商活动,引进国华电力、明阳风电、世纪青山镍业、汇智通电气等一批大项目。全市合同利用外资6.72亿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5%

  (五)内外贸易持续增长。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9亿元,增长18%。城乡消费协同发展,城镇和农村消费额分别达323.4亿元和115.5亿元,增长20.3%12%。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消费额分别达399.5亿元和39.3亿元,增长17.9%19.2%。其中,零售业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5%,汽车、家电、家具等零售额分别增长33%37%22.2%。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149.3万平方米,销售总额41.9亿元,分别增长8.6%32.4%。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1%,涨幅自9月起逐月回落。对外贸易较快增长。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增长20%,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20%,均高于预期目标7个百分点。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新兴市场贸易额逐步扩大,水产品加工出口增长较快,餐厨用品(五金刀剪)和水产品基地被省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六)城乡建设面貌一新。

  大力推进城建、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和县城功能不断健全,镇村环境有效改善,宜居水平快速提升。开阳高速阳江立交及连接线将建成通车,西平路、东门路、二环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道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深入实施,市区路况有效改善。鸳鸯湖景区和金山植物公园二期改造完成,市民休闲空间进一步拓展。宜居村镇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镇村已达宜居要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快,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有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马南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阳西垃圾填埋场首期工程建成,阳春垃圾填埋场和32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动工建设,建成生活垃圾收集池3051个。300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完成,编制386条行政村村庄规划。

  (七)民生福利大幅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7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7元,增长15.5%,均比预期目标高5个百分点。全市10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4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5%。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1%,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45%以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工程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40.7万人。城乡医保一体化扎实推进,参保人数达220万人,覆盖率达100%。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帆板基地、市美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422家农家书屋如期建成。农民工入户城镇步伐加快,圆满完成省下达的4500人入户指标。实施稳价惠民工程,建成平价商店52家,出台稳定生猪价格措施,动用价格调节基金1100万元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推动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完成1.3万套储粮仓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市共落实帮扶资金5.78亿元,贫困户脱贫率达95%2010“9·21”特大洪灾水毁交通、水利等项目全部完工。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过去五年市五届人大历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4.9%25.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84亿元,年均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9%

  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现代产业体系不够健全,重大项目储备不多,招商引资实效不够显著,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需进一步提升。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解决。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2年,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综合分析我市发展现状及趋势,初步制定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农业总产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长1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推动工业后发赶超。

  全力打造广东新能源基地。重点推进阳江核电1-4号机组建设,力促5号机组年内开工,加快阳西电厂3-4号机组扩建工程、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和阳西、阳东、阳春等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阳西核电、中海油LNG接收站及冷热电联产、海上风电、国华电力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想方设法拉长电力产业链,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和输变电装备零配件工业,做大电力产业集群规模。

  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抓住国家和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产业500强、企业技改等方面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帮助企业做好工业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等工作。大力集约资源、集聚产业、集中布局,重点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太阳能光伏、LED产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太阳能产品,发展光伏产业。依托海陵湾、阳江港和广州(阳江)省级产业转移园区,有针对性引入一批高端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临港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做精做强五金刀剪产业,加快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家具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一批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宜居城乡、民生事业项目建设。2012年我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2个,年度计划投资178亿元。其中,续建和投产项目28个,年度计划投资161.6亿元;新开工项目24个,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为确保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全面完成,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统筹协调,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要狠抓难点突破,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和融资等工作,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和资金。着力推进世纪青山镍合金、广青镍合金项目配套设施、嘉吉粮油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促海螺水泥和华润水泥二期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加强项目储备管理。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交通、能源、现代产业、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扎实推动G325线阳江北惯至白沙段新建工程等36个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作。以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原则,继续完善我市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储备质量。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各项资金支持,努力形成项目建设在建一批、在谈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区域布局、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的原则,重点建设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20万亩供应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广东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优化我市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发展深水网箱、远洋捕捞等现代渔业。进一步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通过实施漠阳江两岸优质水果产业带项目,调优水果品种结构,建设荔枝、龙眼、香蕉、马水桔、蔬菜、西瓜、北运椒、花卉、南药、蚕桑等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实现特色产品种植面积290万亩以上。提倡科学耕作模式,鼓励发展冬种生产。

  继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加快现代林业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阳春市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创造示范经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及流通领域中的应用。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城乡消费。

  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借助南海I南海(阳江)开渔节等载体,着力把海陵岛打造成国际知名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文化创意岛。推进保利十里银滩综合开发、南海湾温泉大酒店、凤凰湖国际温泉度假村、阳春国际养生温泉度假村、罗琴雅操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峒山旅游风景区等项目建设,加快马尾岛乡村俱乐部、雪流湾综合度假区、珍珠湾旅游区、山水绿洲度假村、月亮湾旅游度假山庄等景区开发,继续打造沙扒、东平、春湾等一批特色旅游强镇。整合海湾、温泉、溶洞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发挥阳江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优势,发展与珠三角地区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煤油气仓储等港口物流业。推进新都汇时代广场、松岗百利广场、华科国际家居生活广场建设,引导大润发、华润万家、百佳、天润百货、新一佳、国美、苏宁等外来大型企业发展,加快五金刀剪商贸城、阳江汽车商贸城等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仓储超市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大力促进城乡消费。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增长,努力开拓城乡及内需市场,引导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培育住房、旅游、汽车、信息、文化、体育、休闲等消费热点,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农机下乡等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推动城乡消费持续有效增长。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供给,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新突破。

  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港口、旅游、渔业、风力等资源优势,结合十二五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重点,坚持引龙头、带配套抓配套、引龙头的产业招商思路,重点突出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农业及城市建设等产业。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以我市现有的阳江核电、嘉吉粮油、广青镍合金等重大项目,吸引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增强产业对资金的吸聚能力,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大项目。

  拓展招商引资模式。抓住我市成功竞得省重点园区的机遇,利用省主要领导出访、面向世界500强和大型外资企业招商活动以及我市刀博会、南海开渔节、旅游文化节和三旧改造等开展重大招商活动。瞄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或著名跨国公司及其配套企业开展有目标的招商,争取招引世界500强企业、中央国企、省直国企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落户阳江上继续有新突破。

  加强协调服务。对有意向的项目,加强联系、争取早日签约;对已签约的项目,做好报批、办证、征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健全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跟进责任人,全面协助解决项目落户、建设、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实行领导跟进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力促项目尽快动工和早日建成投产。

  (六)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宜居乐居滨海新城。

  提高城乡宜居水平。加强城乡规划,抓好中心城区、重要片区、中心镇的各类规划编制和实施。推进城南新区开发、一河两岸改造和南浦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镇绿道网示范段规划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继续深入开展三旧改造,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空间。加快推进市区与东城镇、雅韶镇、红丰镇同城一体化进程,构建城乡共融的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垃圾处理、危房改造等工程,继续推进4个宜居示范镇和10个宜居示范村建设,完成59个县级宜居村庄示范点的创建任务。以县为单位开展自然村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村镇人居环境。

  加快交通、电力、水利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云阳高速罗阳段、325国道改造等一批交通项目建设,力促西部沿海高速铁路阳江段动工,推动阳江港5—10万吨码头和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加快500千伏阳江核电接入系统工程(阳江段)建设,年内完成110千伏市区石湾站等一批电力工程。全面实施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抓好平冈海堤和四围联围等水利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阳西儒洞河、阳东那龙河、阳春潭水河等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快北河水库、沙湾水库和双捷水利枢纽改造工程建设。抓好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应急供水系统,动工建设市第二水厂和海陵岛水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县域内高保证率的农村供水网络。进一步推进东平、沙扒、溪头、对岸等渔港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漠阳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确保水质安全。推进马南河环境整治和市区及各县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北、城南、银岭等污水处理厂和白沙教育区、三江岛污水集中处置项目建设,推进阳东、阳春、阳西县级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建设7个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2525个村庄生活垃圾收集池。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加强改革创新,推动幸福阳江建设上新台阶。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并联审批,加强市政务大厅建设,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阳光政务。优化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深化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规范落实县(市、区)公职人员津贴统发工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

  推进就业、收入、医改、社保等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转移就业培训,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力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问题。大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卫生工程项目,抓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努力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新农保向全市推开。继续抓好城乡医保工作,确保2012年城镇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巩固在99%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发展教育、科技、文体等社会事业。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力促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以上。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两阳中学新校区和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暨市技工学校三期工程建设。深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和教学改革,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搭建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继续扶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刀剪、风筝、漆艺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闻传媒、文化创意、会展博览、演艺娱乐等现代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市档案馆、市演艺中心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县(市、区)文化馆和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市全民健身综合广场筹建,建设一批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强化招才引智,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加强物价、扶贫、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工作。抓好米袋子菜蓝子工程,保障粮食生产平稳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重点商品价格监测和执法检查,加快推进物价三项建设,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动用市级价格调节基金1500万元,向全市城乡低收入群众发放生活物资救助和临时价格补贴。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全市170条贫困村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内全部脱贫,村集体实现每年有稳定经济收入,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4000户。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200套廉租房、2000套公租房、391套渔民上岸安居房建设和72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信访调解,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快培育新型社会组织,建设平安和谐阳江。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